當非遺走出“桃花源”
郭洪利還記得兒時的春天,空曠的田野上那些拔節的麥苗和滿天的風箏。他喜歡把風箏線放得好長,直到看不見風箏,收線的時候天也黑了,看著月亮星星才能回家。
郭洪利是濰坊風箏的非遺技藝傳承人。他時常覺得,自己和過去兩千多年的無數人一道,共享著一份珍貴的回憶。但現在,他的女兒幾乎沒有放風箏的熱情了。在現代城市里,鋼筋水泥間早已難覓手工風箏的蹤影。
如今,中國非遺正在市場和匠心間艱難追尋著新的道路。據《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(2020)》顯示,國務院批準公布了1372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,各省、區、市認定了15777項省級代表性項目,其中大部分項目仍依賴政府資金扶持。
如何讓這些飽含底蘊與溫度的精品重獲關注?如何讓現代人感受到非遺跨越了幾千年的生命力?非遺傳承人們想要走近更廣闊的市場,在商業化探索和數字化傳播中尋找答案。
千年技藝走到十字路口
在郭洪利的工作室,滿墻形態各異的風箏承載著豐富的民間智慧。其中最具特色的“龍頭蜈蚣”,曾獲得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金獎。它以竹為骨、以紗為皮、以風為魂,好像抖抖胡須就能飛上天空。
為了讓更多人看到風箏之美,郭洪利已經探索了30多年,但他的工作室總留不住人,50歲的他已是當下最年輕的濰坊風箏技藝傳承人。“市場上還是要便宜(風箏)的人多,附加值很低。在勞務市場,年輕人打掃衛生一天兩三百塊,在我這兒,一天一百都賺不到。”
然而,郭洪利做的手工風箏蘊藏著極高的藝術價值。“龍頭蜈蚣”需要300多根優質的毛竹,經歷設計、選料、整形、綁扎骨架、裱糊、裁剪、繪畫、裝配、拴腳線、試放等10道工序。“很多風箏行業的手藝人都不做了,還在做的,也大都是單打獨斗,一年做不了幾只。”
700多公里外的蘇州,“四大名繡”之首的蘇繡也一度面臨類似的困境。54歲的姚建萍自7、8歲時拿針線,40多年來,常在繡布前一坐便是一整天。熱忱、扎實的鉆研將她的繡品帶進了國家博物館與人民大會堂,甚至被大洋彼岸的白金漢宮收藏。她的團隊用1.2億針繡出的《玉蘭飄香》栩栩如生,有的觀眾站在作品前,稱自己仿佛能聞到花香。
姚建萍“針尖上的舞蹈”越發爐火純青,但從大環境上看,現代蘇繡發展卻也不可避免地遭遇難題。以姚建萍為代表的蘇繡大師們站在金字塔尖,作品被隔著玻璃供人觀賞,落不到現代人的生活中,也就無法獲得長久的生命源泉。同時,旅游景區粗制濫造的“錦鯉”“牡丹”也在消費著蘇繡的名氣。游客們手捧著“有形無神”的工業紀念品回家,背后需要時間澆灌的傳統手藝卻依舊逐漸被遺忘。
雖然蘇繡在2006年被列為國家級非遺項目,但近年來從事專業領域的人數沒有增加,繡娘的平均年齡反而不斷上升。上年紀的繡娘有了其他生活來源后,大多選擇離開行業。蘇州本地一些院校有開設刺繡班,多數學生也在畢業后紛紛轉行,“他們覺得收入低,又很辛苦。”姚建萍感到一絲無奈——如果沒有新的機遇,那在年輕人看來,窗外廣闊、有著無限可能的世界,便比眼前的一方繡布更誘人。
年輕態解讀為非遺賦能
“其實,我一直覺得蘇繡很潮。”姚建萍的女兒姚蘭認為,蘇繡在誕生之初便是“石破天驚”的。現在,距離時尚也并不遙遠。“我希望它能借一個小產品,比如腕表,走進千家萬戶。”在姚蘭的設想中,當具備蘇繡元素的精巧物件被真正利用到生活中,也許和親友閑聊時提及一句“這是刺繡做的”,就能破解非遺傳播的大難題。
而這一切的核心,都是要讓非遺走入當代人的生活。
姚蘭在和母親相似的年紀接過了針線,但在國外深造的經歷也讓她開始思考,藝術如何在商業世界里存活。“國外類似藝術的背后,都有著龐大的產業鏈,而我們中國的手工藝人太辛苦了,既要做自己的作品,又要管好團隊,還要創建品牌。蘇繡在這方面欠缺太多。”
身為90后的姚蘭認為,蘇繡要進入大眾生活,就必須考慮更大范圍的人群、考慮年輕的市場。2010年,姚蘭創立了“姚繡”品牌,用更接地氣、更時尚的設計俘獲年輕人的喜愛,讓他們在使用產品中近距離感受非遺。
具體實踐上,如何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解讀蘇繡、讓他們感受到蘇繡的溫度?姚蘭想要找到一個觸達年輕人的渠道,既能生動地還原蘇繡之美、又能毫不突兀地銜接生活場景。
網絡作為新型文化載體為此創造了便利。她提到包括短視頻、直播等諸多嘗試,其中和《王者榮耀》“榮耀中國節”的合作最讓她“眼界大開”。這次合作中,姚建萍母女參與設計了游戲人物“王昭君”的“乞巧織情”皮膚,服裝的袖口和衣擺繡有牽牛花、喜鵲、瑞草等七夕元素。這件融合傳統之美和現代潮流的衣裳,也在現實世界里被姚建萍用蘇繡等比例還原。
線上皮膚發布后,來到線下工作室參觀成衣的年輕人也開始絡繹不絕。之后前往大學交流時,幾乎每個年輕人都會興高采烈地拉住姚蘭,告訴她,自己購買了那款蘇繡的皮膚,也非常喜愛它。
“能看出來,他們都是由衷的喜歡。因為穿上這個皮膚,(他們)也變成傳統文化的代言人了。”
“現在年輕人的娛樂方式很多,我卻都不太懂”,郭洪利也常常擔心年輕人忘記風箏,沒有了解、喜歡風箏的渠道。但為了讓風箏在現代科技中突出重圍,他還是大膽邁出了一步,決定在新媒體上展開嘗試。
于是,更多人透過屏幕看到了郭洪利扎風箏的手藝,“比如和《王者榮耀》合作的直播,600多萬人同時觀看,按傳統的教學,那么多人壓根沒地方(容納)。”手游的形式也讓年輕人更容易產生情感共鳴。設計游戲皮膚“飛鳶探春”時,郭洪利將濰坊風箏中最有識別性的沙燕風箏作為靈感來源,不少年輕人表示,腦海里自然便浮現起“忙趁東風放紙鳶”的寓意。
作為稻香村蘇式月餅的第五代傳人,徐紅生也常渴望擴大蘇式月餅在年輕人中的市場。
過去,他只在傳統的框架里尋求改進,如今年輕人對月餅的新需求,讓他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性。他和稻香村品牌部決定圍繞“顏值”“健康”等關鍵詞,用新思路進行內餡研發和包裝設計,并與《王者榮耀》等年輕態的文化載體合作推出聯名禮盒,讓月餅好吃又好“玩”。
用創新呵護匠心
“不創新就會被淘汰”,徐紅生自嘲文化水平不高,但“堅持”和“創新”是他字典里最重要的兩個詞。據他介紹,1995年左右,蘇式月餅的銷量曾受到火遍全國的廣式月餅的沖擊。那時稻香村蘇式月餅沒有包裝、只是簡單地用塑料袋兜起,酥皮也容易脫落;廣式月餅則憑借更精美的包裝大出風頭。此后很多年,稻香村從包裝設計等各個方面上加以改良,開啟趕超之路。
姚蘭創立“姚繡”品牌之初也面臨各種挑戰,產能和市場需要磨合,有時好單子等不了一針一線的慢功夫,備好貨時銷路可能又是問題。七八年過去,“姚繡”的上市產品淘汰了一輪又一輪,逐漸積累起50多個標桿產品;同時繼續堅持優化,慢工出細活,終于從2019年起,每年的銷售額都比前一年翻一番。
“市場活了,才能有底氣培養更多的人。”目前姚繡工作室已有60多位手工藝者,姚蘭卻還希望吸納更多年輕人。“新一代的年輕人,不可能像老一代人一樣,做一輩子技術類工種就滿足。現在,我們要情懷和面包都考慮到。”
10月,在“2021共創之夜”“榮耀中國節”主題曲《時結》節目錄制中,,徐紅生和郭洪利等非遺傳承人主動聊起了如何吸引年輕人的加入。徐紅生給出的解決方案顯得自然而合理:讓非遺與現代商業更巧妙地結合,進而提升行業待遇。近年來,在品種創新的驅動下,稻香村的銷量年年攀升,招人的底氣也越來越足。
郭洪利認為,只要有恰當的連接途徑,愿意傳承風箏這門老手藝的人會越來越多。他堅信“動手參與就會產生興趣”,過去并不是人人都有制作風箏的機會,現在,數字化創新讓深度參與成為可能——他提到和《王者榮耀》合作的“輕風戲紙鳶”的制作風箏互動游戲,參與量超8000萬次,“通過這種方式,年輕人愿意了解、動手參與起來了。”
非遺煥發的活力也讓他們的家鄉環境悄然改變。風箏訂單的增多解決了村里部分剩余勞動力的問題,每年的國際風箏節更是吸引了一大批游客來到濰坊。被稱為“蘇繡小鎮”的蘇州鎮湖也面貌一新,姚蘭對家鄉發展很是欣慰,“蘇繡成了支柱性產業,連政府領導外出招商也帶著蘇繡工藝品。”
與此同時,市場大了,手藝人對于高品質的追求不會丟。在郭洪利看來,“竹條如線條”“只做精品”這些從父親那里繼承的老規矩不能忘,比如美國客戶提出要做飛虎風箏,他會拿著自己的標準去磨合,“必須先知道一看是風箏,再一看是飛虎。”
姚蘭也覺得,匠心和市場,兩個都不能丟。在蘇州,刺繡也叫“做生活”,“老一代繡娘會把生活的‘喜、怒、哀、樂’都繡進她的作品里。蘇繡材料其實不是針和線,而是繡娘們的青春。”這種精致、文雅和對美的不懈追求被貫徹在年輕的“姚繡”中,因為真誠是兩千多年來蘇繡文脈不斷的秘訣,也是觸動年輕人、連接兩種“生活”的鑰匙。而新時代下數字化載體的新渠道,也終會讓這份誠意,更加貼下當下的蕓蕓眾人。
鄭重聲明:以上圖文內容為企業投稿,屬商業稿件,與深港在線無關。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網觀點,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,請網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如以上圖文內容涉嫌侵權,請聯系本網,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,并協助聯系投稿企業或媒介,處理后續事宜!
-
【4歲男孩站家人肩上敬禮看升旗】2025年10月1日,新中國成立76周年。天安門廣場舉行國慶升旗儀式。12.1萬人到場觀禮,給祖國 瀏覽全文>>
-
【男孩哭著說要坦克500 爸媽:已提車】10月1日消息,一名2歲男孩隨父母前往坦克4S店,被 坦克500實車吸引,在熱鬧喧囂的4S店 瀏覽全文>>
-
【活牛被商販從嘴里強注200斤水】9月30日(采訪),廣西欽州,男子買回的水牛不斷向外排水,上秤發現排了足有200斤水,“水 瀏覽全文>>
-
【9小時車程開21小時未到 男子:已老實】10月1日早上7點,從杭州出發開車回山東泰安的楊先生,終于到了臨沂服務區:“離老家 瀏覽全文>>
-
【老外排隊4小時吃上雞排直接飆中文】2025年國慶前夕,江西景德鎮陶溪川文創街區外,一條由中外食客組成的百米長隊在暮色 瀏覽全文>>
-
【男生高鐵站15秒極限換乘】9月30日,河南鄭州,男生在鄭州東站上演極限高鐵換乘,從下車到下一趟列車關門沒超過15秒,網友 瀏覽全文>>
-
【假期人都去哪兒了?直擊各地旅游大軍】2025年國慶與中秋雙節疊加的“超級黃金周”拉開帷幕,全國旅游市場迎來一場盛大的 瀏覽全文>>
-
【老外排隊4小時吃上雞排直接飆中文】2025年國慶前夕,江西景德鎮陶溪川文創街區外,一條由中外食客組成的百米長隊在暮色 瀏覽全文>>
-
【9小時車程開21小時未到 男子:已老實】10月1日早上7點,從杭州出發開車回山東泰安的楊先生,終于到了臨沂服務區:“離老 瀏覽全文>>
-
【假期人都去哪兒了?直擊各地旅游大軍】2025年國慶與中秋雙節疊加的“超級黃金周”拉開帷幕,全國旅游市場迎來一場盛大的 瀏覽全文>>
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,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
③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在您聯系我們之后24小時內予以刪除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。
- 百年奢品家電ASKO榮膺2025胡潤光谷“設計師推薦品牌” 以北歐設計引領新風尚
- 強化質量管控,共筑百年中軸——中建科工濱海綠軸項目質量月活動火熱開展
- 南瓜馬車圓童話夢,羌繡非遺煥東方美!《以閃亮之名》新版熱度口碑雙豐收
- 優卡丹攜手上海樂揚舉辦慈善公益活動,張天保博士親臨現場添專業力量
- 震驚!美聯邦特工追捕外賣小哥被靈活躲開 以“形跡可疑”為由展開追捕,目擊者直呼:像動作電影!
- 太厲害了!中國飛艇與世界第一大橋硬核同框 科技與基建的‘云端對話’,花江峽谷大橋正式建成通車!!
- 不一般!人民網評“雞排哥”爆火 “雞排免費,塑料袋6塊,吹走不認賬”金句頻發沖上全網熱搜的背后!!
- 不一般!三代人堅持尋找 解開爺爺失聯之謎 烈士英魂終歸故里,跨越八十六載揭開爺爺犧牲之謎!!
- 震驚!浴室燈亮了一天一夜 鄰居報警了 75歲獨居老人被困21小時,警民合作高效救援!!
- 不一般!人民網評“雞排哥”爆火 頻曝金句“雞排免費,塑料袋6塊,吹走不認賬”!!
- 觸目驚心!內蒙古一女子稱被老板鎖辦公室里打 “揪住我頭發往墻上撞”在暴力脅迫下簽署工資收條!!
- 太震驚!蟋蟀成月餅餡 廣東人:蟑螂餡不遠了 蟋蟀混著五仁、黑芝麻做餡,網友:這不必了!!
- 綠色云品亮相廣州中食展,高原特色農產品受熱捧
- 震驚!你以為毒販長這樣?實際上毒販長這樣 K粉搖身一變“奶茶粉”,以“友好”之名行販毒之實!!
- 太震驚了!你以為毒販長這樣?實際上毒販長這樣 K粉搖身一變“奶茶粉”,以“友好”之名,行販毒之實!!
- 頸椎警告!大廠都在卷海德健康這個員工福利,“程序員節”必看
- 太罕見!男子釣到“自帶贖金”的八爪魚 網友戲稱:太懂事了,還自帶贖金!!
- 2025抖音創作者大會,馬帥斬獲年度達人大獎!
- 太震驚!你以為毒販長這樣?實際上毒販長這樣 偽裝“游戲好友”,降低防御心理!!
- “廣州之夜”搭平臺、促合作,疆品南下再添新動力